魔幻的饮料市场:“零”越多越贵 谁在制造“糖”焦虑?

来源:潮新闻

  “怎么大家都卷起来了?”杭州“80后”安女士最近发现,周围和她一样喝各种0卡饮料、0糖水的同事悄悄多了起来,每天早上,办公室人手一杯低卡0糖饮料,替代了咖啡、奶茶。

  而她最近发现,超市货架上,满满好几排都是打着“零糖、零卡、低糖”的饮料,甚至以前被吐槽“太难喝”、“腐木泡水”的东方树叶也重获消费者青睐,很多人喝它的原因,很简单粗暴:配料表没几样,营养成分表里全是“0”。

  “大夏天的,本来就不敢吃糖,现在连代糖也有点怕了。”刚迈入30岁的杭州徐女士说。

  谈糖色变背后,藏着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的忧虑。“零添加”的高溢价背后,又有多少是饮料食品企业故意制造的焦虑?潮新闻记者采访了数位消费者和业内专家,看看饮料包装瓶上的那一串“零”背后是一桩怎样的生意。

  从难喝到受追捧

  这一届消费者心态变了?

  “一款平平无奇的茶饮料,从难喝到受到追捧,大家到底怎么了?”网上很多人发问。

  小徐以前爱喝可乐,最近性情突变,改喝起了东方树叶,每天必喝一瓶茉莉花茶,“比喝水有滋味,又没有糖,轻松无负担。”

  社交平台上,也刮起了“无糖饮料”的旋风,许多人成箱成箱地买,解锁新喝法,甚至抢购隐藏款。有人甚至研制出了“戒暴”“祛湿”“养颜”“掉秤”“蛋白质”等新吃法,其实就是在不同口味的东方树叶中加入蜂蜜、茯苓、牛奶、纤维粉等,热量不超过20大卡。

  “以前都是越甜越好,现在是越淡越好。”北京人璐璐直言,其实都是同一批人,以前喝甜饮料的年轻人,现在步入中年了。

  “现在想想,东方树叶还是很超前的。”天津的小邵回忆,当年市场上,全是加糖、加奶的茶饮料,受到很多人喜欢,他们反倒推出了无糖茶,一直到现在才终于找到了市场。

  最近,也有网友吐槽东方树叶的身价“涨了”,有的地方乌龙茶甚至涨了几块钱,一查才发现,竟然是因为热度太高而缺货。还有人说,季节限定款龙井新茶,居然在网上被炒到150元两瓶,“太离谱了!”

网友评论

  潮新闻记者从杭州的几家便利店了解到,东方树叶茶饮料中卖得最火爆的乌龙茶、茉莉花茶,时不时就会售罄。有店家告诉记者,购买最多的还是年轻人、上班族。而查询百度搜索指数,近半年来,东方树叶的热度也在不断攀升,尤其到了夏天,进入高峰期。

东方树叶近半年的热度趋势。图源:百度指数

  东方树叶刚面市时,一度登上“难喝”榜,但现在却成了农夫山泉的业务“扛把子”。东方树叶2022年财报显示,包括东方树叶在内的茶饮产品为农夫山泉贡献了超过69亿元的营收。据尼尔森数据分析,在过去十二个月里,东方树叶接近79%的增长速度远超茶饮料市场整体增速水平,超过行业85倍。

  东方树叶“十年沉寂,一朝火爆”,在社交媒体上“怒刷好感”,与健康热点和消费热点密不可分。

  另外一款境况类似的“爆品”,还有三得利的无糖乌龙茶,也是冷柜“缺货”的常客。还有新的投资者杀入这个赛道,不少饮料企业纷纷推出无糖茶饮,成为热门爆款的“平替”。

  一边是“养生饮料”爆火,另一面,代糖饮料也在遭遇信任危机。

  “现在买饮料,第一眼看的,绝对是配料表,有阿巴斯甜、各种糖醇的,尽量避开,什么低糖、绿色,那都是增加好感度的词。”杭州人柳扬对记者说。

  曾经靠着无糖、低卡走红的代糖饮料,最近随着众多甜味剂被质疑存在安全风险,代糖饮料的日子也并不安稳。

  今年2月,有研究称赤藓糖醇带来心血管病风险,元气森林等“无糖”饮料陷入舆论风波。7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宣布阿斯巴甜为“可能致癌物”,许多代糖的企业都深陷舆论漩涡。

  于是,在消费者“控糖”“减糖”乃至“断糖”的诉求下,“真无糖”成了很多人的选择。在上半年引发网友热议的新加坡饮料分级表中,东方树叶、三得利获评A级,在一众获评C、D级的国产饮料中尤其显眼,带火了“真无糖”的概念。

  而这已场代糖风波,引发了对甜味饮料的不信任,仍在余波动荡之中。

  一款饮料,无糖比有糖价格高

  标签上“0”越多,就能卖更贵?

  “康师傅的茉莉绿茶无糖版5元一瓶,但是有糖的4块,难道糖的价格是负数?”福建的茶饮料爱好者莫莫忍不住吐槽,手里这瓶标着“0糖、0能量、0脂肪”的饮料,喝着味道不错,很清淡,但标价令人费解。

  有经销商跟莫莫说,这是商家故意的,进货价差不多,卖得更好的当然要贵一点,也有些是商家故意搞的噱头。

  现在的无糖饮料能多“嚣张”?潮新闻记者走访了杭州几家便利店、超市,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国产无糖茶、无糖气泡水,称霸了饮料的货架,三得利、康师傅的几款茶饮,正常款的3.9元,低糖款却要4.9元。

  除了东方树叶、三得利这些传统茶饮品牌,还有元气森林的纤茶,奈雪的好茶,喜茶的大麦茶,还有王老吉、银鹭、青岛啤酒这些传统饮料企业,也纷纷推出无糖茶饮……有业内人士说,茶饮料只要挂上“无糖”标签,就可以比一般的茶卖得更贵。

  在抖音直播间,不少商家用“减肥专用”“减脂控糖”的话术,悄悄将“0糖0脂0卡”茶料和“减肥”划上等号。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有宣称配方更“纯粹”“简单”的乳饮料卖出了天价,某家135克的小杯酸奶竟然需要59元6杯。

  而这款号称“0蔗糖0代糖0添加”“只有生牛乳、乳酸菌,其他没了”的简爱酸奶,早在2021年就被业内人士指出“0添加只是噱头”。因为属于贴牌加工的轻资产模式,企业大量成本都花在了市场营销推高售价上。

  尽管如此,凭借“零蔗糖、零代糖”的控糖主张,这款酸奶仍在狂卖,6年复合增长率已超100%。在消费者对代糖“信任危机”的背景下,“无代糖”也成了收割消费者的利器。

  在这股“无添加”风里,还有“0香精、0防腐剂”。东方树叶的火爆,也与营销理念不无关系,在无糖饮料同行们还在“0糖0脂0卡”大杀四方的时候,东方树叶的宣传海报上已经有了足足五个“0”。

  然而,“简单”“纯净”真的意味着更健康吗?据业内人士透露,“0添加”只是一种话术,其一,如果产品本身并不需要额外添加,“0添加”其实就是噱头。其二,品牌宣称自己“0添加”,也有暗示竞品“有添加”的嫌疑。此外,某些食品如果没有防腐剂,完全“零添加”,也会存在食用风险。也就是说,“0添加”和“极简配方”并不能让某种食品变得更健康和安全。

  为“零”买单值得吗?专家:焦虑大可不必

  近年来,消费者愈发关注健康,“真无糖”“真零添加”概念火了。然而,对于越来越“疯狂”的配料表和标签,琳琅满目的产品,大家也陷入了混乱,他们真的会更健康吗?

  零添加、配料表干净简单,就意味着产品更贵吗?为“零”买单真的有必要吗?潮新闻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朱加进。

  朱加进表示,尽管相关的科普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但很多消费者仍然对“零添加”存在误解,对于“谈糖色变”的忧虑,实在大可不必。

  朱加进表示,现在无糖饮料有三个方向,一是不用糖,例如东方树叶,不添加糖。二是减少用糖,现在国内主流碳酸饮料的品牌,平时的含糖量大概是11%、12%,现在已经降到了9%或者7%,实际上他们也在减糖,他们也看到了摄入太多糖,对人体健康有很多不好的因素。三是代糖,包括用人工甜味剂,或者糖醇、纤维、益生元等代糖。这三个方向最终的结果就是终端呈现的一款让消费者接受以及享受的产品,这个产品并不是哪一种成分,而是一个组合的结果。

  “从消费的角度来讲,大家不必谈糖色变,而是让更加科学、健康的科普的知识结构,来指导我们的饮食。”在最近的FBIF2023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上,保龄宝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发财也说。

  当下饮料市场鱼龙混杂,朱家进也表示,一方面消费者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一方面有赚取流量的网红博主,另一方面也与企业的逐利密不可分。在这三方力量推动下,很多消费者对于甜味剂和食品添加剂等存在过度忧虑。事实上,我国的规定是很严格的,添加剂需严格在限度内使用。

  最近,曾经爱用“0糖0脂”饮料间歇性减肥的浙江人孙琳,突然想开了。

  有一段时间,买个饮料都要挑半天,必须选糖分最低、配料最少的,如今她很少在买饮料的时候看一眼是蔗糖、代糖还是“真无糖”,只把口味作为选择标准。

  “我垃圾食品没少吃,从小到大不知道吃了多少高热量的东西,为一瓶饮料,几个卡路里,算来算去,担心有没有添加剂,真的挺累的。”孙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