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售含糖饮料将有健康提示

来源:文汇报

  过量糖摄入不利于身体健康,还与多种疾病关联。在上海,市面上销售的含糖饮料将配有健康提示。今天起,全国首部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融合立法的条例《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记者从市爱卫会(市健促委)获悉,本市通过跨部门合作、全社会动员,强化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的法治保障,首批会同相关部门将合力办好“十件事”,让市民有更多健康获得感。

  含糖饮料“有提示”,位列“十件事”之一。本市组织市疾控中心制定含糖饮料健康提示系列标识及设置规范,其中,红色标识鼓励市民“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橙色标识建议市民“每日添加糖摄入少于25克”,绿色标识指导市民学会“看懂营养成分表”,优化消费选择,理性选择饮品。目前,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已在全市8个区150余家商场、超市的饮料货架等区域试点应用。

  “十件事”还包括科普供给“高质量”、卫生城镇“再巩固”、病媒防制“常态化”、医院健康“作表率”、单位卫生“建制度”等。基于此,本市将全面开展《上海市民健康公约》宣传倡导,探索建立市、区、医院三级科普专家库架构,更好发挥上海30万名医务人员健康科普主力军作用;推动《上海市健康促进医院建设规范》正式成为地方标准。发挥健康促进医院引领示范作用,强化400余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实施财政资助的科普专项建设。

  儿童青少年的成长牵动万千家庭的心。“十件事”对此亦有关注,分别是:健康教育“入课堂”、学生用餐“更营养”。据此,本市教育部门将把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设计身心健康板块,中小学校每学期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总课时中安排4个健康教育课时,推进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活动课。在全市范围内,将把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对各区、学校绩效考核评价,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运动不少于2小时。

  在学生用餐方面,将组建《学生营养餐供应要求》标准起草组,在全市范围开展学生午餐营养状况调查。根据调研结果重点制定中小学生营养餐的合理搭配、安全供应、规范管理、营养健康教育等方面要求,指导和规范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开展以食品安全为基础的营养系列标准研制,制定满足不同年龄段在校学生营养需求的食谱指南。

  此外,“十件事”还包括对全民心理健康服务、控烟与戒烟支撑服务的关注。今年,本市将发放市民心理健康读本,对生命各阶段的心理状态、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建议,有声书、电子书将同步面向公众免费推送。为更好营造无烟环境,提升市民健康水平,本市将鼓励更多医疗机构开设戒烟门诊,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服务时形成首诊询问吸烟史制度,并提供戒烟指导。(唐闻佳)